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太极拳理论 >> 太极拳理论 >> 详情

太极的理论基础

来源:陈全忠  发布日期:2012-04-12 21:05:35  字号大小:T|T|T  点击次数:2827次

    从太极的概念来看,太极的内涵很丰富。陈王延晚年隐居期间,创造了太极拳后,历代杰出人物不断丰富太极的内容,系统总结前人的理论,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太极拳后重要的理论基础。

1.    综合百家拳理之长 

    陈王延创造太极拳时,是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结合戚光所编的《三十二拳经捷要》中的精华,采纳了二十九势。陈王延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的太极拳、炮锤一路、长拳108 势,双人推手和刀、枪、剑、棍涧、双人粘枪等器械。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。故太极拳一招一式变化多端。水务常形,因地而值形;拳理集各家拳理精华,拳无常势顺其自然,得机得势。 

 

2.   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 

(1) 易学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

    易学认为,凡是属于温热的、上升的、明亮的、兴奋的、轻浮的、外在的、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,统属于阳的范围;凡是属于寒冷的、下降的、晦暗的、抑制的、稳重的、隐含的、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,统属于阴的范畴。而太极拳就是使人体成为不断运动着的对立统一体,做到阴阳、开合、虚实、刚柔的和谐统一。 

(2) 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

    辩证唯物论认为: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,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矛盾,矛盾双方相互依存,相互斗争。斗争的结果就是向对立面转化,形成新的统一。太极拳就是用人体的语言,表达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。顺从阴阳的变化之理,阴中含阳,阳中有阴,阴阳互变,阴极生阳,阳极生阴;矛盾相互的转化,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。

 

3.   导引、吐纳等理论

    古代医学家们早就形成了一个朴素的养生理论。通过身体的纵放屈伸,配合自然的呼吸,使人体内部精气充盈,血液流通无阻。人体只有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的运动才有利于气血的运行。吐纳就是指呼吸,通过口吐混气,鼻息清气,促进新陈代谢。

 

4.   中医经络学说

    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,联络肺腑肢节,沟通表里、上下、内外,调节体内部分功能活动的通络,是经脉、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体,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。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,把人体的五肺六腑、四肢百骸、皮肉、经脉等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,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。

    经络也是阴阳五行的缩影。中医将经络中内属与脏的,跟脏直接联系,关系最密切的经称为阴经,它与脏对应的脏又有紧密联系,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,将内属与腑的,跟腑直接相连,关系最密切的经称为阳经。阳经在四肢的阳面,阴经在四肢的阴面。中医的五行说是以木,火,土,金,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归纳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的现象。五行相生的次序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五行相克的次序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,也与五行对应,即木,火,土,金,水分别对应人体的肝经,心经,脾经,肺经,肾经,自然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。 

    拳术和经络学说的结合,,使太极拳把健身,治病,技击自然,科学,完美地统一起来。旋转缠绕运动是这种完美统一的独特的表达方式。就想太极图旋转一样,完整一气,顺势而动。

 

    太极拳的理论是及其丰富的,是集古代哲学,现代哲学,“易理”、“医理”为一体。笔尖蘸干洞庭湖,难写拳理一本书。可见太极理论的博大,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的,要想窥探到太极拳的秘籍,就一定要在实践中下工夫,细细体会其中的奥秘。 

 

 

 

 

摘自《陈氏太极拳传承——36式普及架